- 李浩鹏;王邺;王怡然;李庆阳;郑勇;王倩;
铝-锰(Al-Mn)合金具有优异的塑性、焊接性和抗腐蚀能力,在钢铁的腐蚀防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以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与氯化铝和氯化锰组成的离子液体电解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位法研究了Al-Mn的电沉积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对比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Al-Mn沉积层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晶体结构。采用开路电位曲线和动电位极化曲线评价了Al-Mn沉积层在模拟海水中的抗腐蚀能力。此外,还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时间对Al-Mn沉积层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Al-Mn沉积层经历了由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变;非晶态的Al-Mn沉积层相较晶态的沉积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而适当的热处理可进一步提升其抗腐蚀能力。
2025年02期 v.39;No.223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康;林冬梅;刘长乐;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镍铁冶炼中矿热炉烟气回收过程中烟气颗粒沉积特性;利用Grant和Tabakoff提出的颗粒反弹模型及临界速度模型,建立颗粒沉积模型;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烟气流场;研究了水冷型烟道和保温型烟道颗粒沉积特性以及烟气流速对烟道颗粒沉积的影响。研究发现,水冷型烟道的沉积速率明显低于保温型烟道,采用水冷型烟道能有效减少烟道内颗粒沉积;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加,颗粒沉积速率降低,并且烟气的最佳流速为7 m/s。
2025年02期 v.39;No.223 50-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郭帅;
本文针对有轨运输无人驾驶溜井自动装载环节大块多、易卡斗等工况,基于器视觉库OpenCV和YOLO(You Only Look Once)训练模型的应用设计,构建了一套能够实现矿石块度计算、矿石块度数量及时间分布统计、超大块度实时报警及查询等功能的矿石块度识别系统,实现了对溜井放矿矿石块度的检测与管理,确保了有轨运输无人驾驶工况下的放矿作业设备安全,同时减轻了人工监视劳动强度,为矿山无人化系统的实施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39;No.22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程宗强;杨祎晗;伦晓军;侯雨欣;
本文针对双电极直流镍铁矿热炉的熔炼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旨在探究炉内多物理场的耦合规律,为优化镍铁矿热炉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三维瞬态多物理场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对矿热炉熔炼过程中的电场、热场以及焦耳热的分布进行了模拟。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电磁力和焦耳热等源项加入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此外,还考虑了电弧区和熔池区的复杂物理现象,例如电热转换、电磁感应和磁场扰动。模拟结果显示,电流从电极流入,在电极与炉膛底部之间、电极与电极之间以及电极与炉膛侧壁之间形成了明显的电流路径;随着熔炼时间的增加,焦耳热在电弧附近不断积累,炉膛温度持续升高,出现明显的临近效应;熔炼40 min时,焦耳热的最大值为3.07×10~8 W/m~3,最高温度为5 182 K;到50 min时,焦耳热最大值增至3.45×10~8 W/m~3,最高温度增至5 379 K;此外,外加电压增加,电极下方逐渐形成温度较高的坩埚区,电弧区最高温度从4 853 K增至5 833 K,熔池温度峰值从1 891 K增至2 026 K,这表明增加外加电压有助于提升矿料区整体温度,从而提高熔炼效率。
2025年02期 v.39;No.223 62-6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杨广;彭宏道;黄剑飞;熊家志;严佳成;范志刚;
现有企业生产使用的大极板铅始极片制造机组存在占地面积大及铅始极片二次转运易变形等缺陷,导致铅始极片入槽后阴阳极板间易发生短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铅始极片制造机组布置方式和快速转运方法。铅片在水平状态完成裁切并装填导电棒压铆后,通过翻板装置将成片的铅始极片由水平翻转至竖直状态,机器人将处于竖直状态的铅始极片转运至压纹装置内,再将压纹后的始极片插入至阴阳极自动排距机的阳极板之间。通过在机器人的作业空间范围内,合理设置翻板装置、压纹装置以及阴阳极自动排距机工位的相对位置,尽可能缩短转运距离;转运过程中合理规划机器人的运行轨迹,最大限度地减少垂直板面的运动,降低了铅始极片二次转运的碰撞变形风险。工业生产实践表明,该机组布局紧凑,能够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成本、减少铅始极片在二次转运过程中的变形。
2025年02期 v.39;No.22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基福;刘培松;都韶军;石凤浜;
铜电解精炼过程中产生的阳极泥,其中贵金属和稀散金属可被提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基于某冶炼企业铜阳极泥焙烧工艺存在的问题如预处理不充分、喂料不均匀、窑尾负压波动大、窑体易变形以及射流泵内压过高等,结合EMERSON-DeltaV DCS控制系统,提出了调整浓密压滤方式、增加DCS联锁控制阳极泥浆化槽的液位、阳极泥浆化槽与给料槽间的液位联锁、增设负压延时保护、改善加热系统的燃料使用和增设射流泵传感器等措施。改造后,提高了回转窑的铜阳极泥日处理能力,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2025年02期 v.39;No.223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