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禧;吴昊;尧猛;
单一的无机和有机固态电解质的性能存在局限,这推动了用于固态锂电池(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SSLBs)的复合固态电解质(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s, CSEs)的发展。然而,在正极/复合固态电解质界面处(Interface of Cathode and CSE,I_(C-C))存在贫锂空间电荷层(Space Charge Layers, SCLs),使得锂离子的传输受限,这阻碍了离子电导率的提升,并影响了固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此,研究了一种由铁酸铋(BiFeO_3)复合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其存在削弱了I_(C-C)处的贫锂空间电荷层,激活了锂离子传输通道,使锂离子能够高效地穿过固态电池内部各界面进行扩散。此设计实现了1.24 mS·cm~(-1)的高离子电导率和0.81的高锂离子迁移数,与不含BiFeO_3的情况相比,提升了约2倍。因此,使用LiNi_(0.9)Co_(0.05)Mn_(0.05)O_2正极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5C的倍率下循环200次后仍能保持92.3%的容量。通过削弱贫锂空间电荷层来激活界面处的锂离子传输通道这一创新,为实现性能更优异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和固态锂电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25年03期 v.39;No.224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杜瑞;夏广辉;张昱晨;郭晓娟;周锐;陈云贵;吴朝玲;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Ti/Cr比对于V_(40)(TiCrFe)_(60)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吸放氢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Ti/Cr比的降低,合金的晶格常数降低,从Ti/Cr=1.0的3.05?降低到了Ti/Cr=0.7的3.023?,这导致了吸氢量从Ti/Cr=1.0的3.81wt%减小到了Ti/Cr=0.7的3.56wt%;而放氢平台从Ti/Cr=1.0的0.135 MPa增加到了Ti/Cr=0.7的1.73 MPa。且Ti/Cr的降低减缓了合金的吸氢动力学,达到饱和吸氢的时间从Ti/Cr=1.0的2.1 min增加到了Ti/Cr=0.7的3.9 min,延长了85.71%,但均能在5 min内达到饱和吸氢。其次,Ti/Cr比降低使得V_(40)(TiCrFe)_(60)合金的吸氢焓从Ti/Cr=1.0的-40.47增加到Ti/Cr=0.7的-26.64 kJ/mol,放氢焓从Ti/Cr=1.0的42.82降低到Ti/Cr=0.7的32.5 kJ/mol,这使得氢化物稳定性降低;放氢量从Ti/Cr=1.0的2.20wt%增加到了Ti/Cr=0.7的2.37wt%,提高合金放氢率的同时减少了残余氢量。最后,Ti/Cr比越小的V_(40)(TiCrFe)_(60)合金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程度越小,循环保持率越。Ti/Cr=0.7的合金经过30次的循环之后具有2.22wt%的有效储氢量以及92.12%的容量保持率。这归因于Ti/Cr比越小的合金循环初期合金颗粒粉化之后的粒径越小,且在之后循环过程中粒径细化的程度越小。
2025年03期 v.39;No.224 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9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杨启帆;邰文吉;李闯;肖坤富;尤宇浩;
在矿物加工过程中磨矿环节占据核心地位,其对矿物的表面特性和矿浆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矿物的浮选行为。磨矿过程不仅有助于矿物的充分单体解离,还会对矿物的表面特性、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积和颗粒形貌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磨矿过程也会对矿浆性质产生影响,如矿浆的pH值、矿浆中金属离子浓度、矿浆中溶解氧含量、矿浆中的电化学效应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矿物与浮选药剂的相互作用及分选效果。研究表明,磨矿介质种类、介质形状、介质配比、助磨剂等因素会对磨矿产品粒度特性以及对浮选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磨矿方式(如干磨、湿磨或球磨等)对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矿物的浮选性能。本文综述了磨矿对矿浆性质和矿物表面性质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磨矿方式及过程参数对矿物浮选行为的作用机制。
2025年03期 v.39;No.224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倪兵;郝玉刚;宋玄进;刘瑶;徐建炎;
余热利用在对改善节约能源、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余热回收及废水处理过程中核心设备能否高效稳定地运行问题,通过对闪蒸罐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基于闪蒸的理论基础,对闪蒸罐进行了设计计算,确定了闪蒸罐在处理高盐废水时,要考虑闪蒸罐进口前换热设备的结垢问题,选择强化换热管或阻垢剂抑制污垢形成。通过试验对闪蒸罐的闪蒸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数据分析,闪蒸罐的进料方式选择水柱喷射时,闪蒸效率可达到90%;当t_1=80℃,u=2 m/s时,试验运行60 h后,换热系数降低了38%,预估冲渣水流量为3 000 t/h时,设计流量将减少6 t/h。
2025年03期 v.39;No.224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